»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22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博大精深的汉语却无那般的精准

更加杂食的英语亦无那般精准

语言是活的

脱离语境敲定词意和对应的翻译没有效果

活的语言需要活的翻译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hanzo 发贴积分 +10 最佳回复 2007-5-22 09:35

TOP

引用:
原帖由 常遇春 于 2007-5-22 06:38 发表
试言之:
XX游戏在玩的时候所体现出的游戏性
呃,能试着把例句回翻成英文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n2 于 2007-5-22 10:01 发表
好像说联合国?的什么文件除了英文的
同时有一份法文的来。。最精准吧。。
联合国全部官方文件和正式会议的同声传译使用五种官方语言:英语、法语、汉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这基本能涵盖地球上大部分人口的用语。

法语的确比英语更精准,因为语法规则更加复杂,在指代、阴阳性、时态方面都有优势。

比如英语的 “them”,是他们、她们、还是它们,不结合上下文是无从知道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erduoyan 于 2007-5-22 11:38 发表
英语的主流地位确实不是因为它精确
一则是历史原因,二则是好学适合作共通语
历史原因太委婉了

大家直白点么

殖民地语言

TOP

说句题外话

觉得某种外语有妙不可言,母语无法表达之处的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对母语的修养不够

人类的情感和智识是相似的,哪怕不同文明孕育出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其中依然有惊人的相似性。

学外语之后对母语的理解会更深刻,这是最好的效果
尽管双修并不容易

借用钱锺书的一句话,所谓翻译,就是误读作者,误告读者

TOP

引用:
原帖由 erduoyan 于 2007-5-22 11:44 发表
R版说得是
个人认为,说到底语言是否精确,音调是否优美,语系是否兼容都不是一种语言成为主流的必然原因
关键还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主体民族文化是否强势
中国强大时,朝鲜,日本,越南至少在书面语上都通行汉文
等到不行了,越南改法文拼音,朝鲜李朝创韩文,日本进行国字改良运动
五四反传统最凶的时候,要废汉字的人很多,比如傅斯年,“全盘西化”
最后还是胡适的自由主义占上风,《中国白话文学史》,主张“我手写我口”,尽管“不用典”之类的标准他自己也做不到,但总算汉语没有从文言一下子进入罗马拼音,老祖宗的根还是留下来了……

解放之后的语言文字学家基本都有想革汉字命的。周有光、吕淑湘的一些小册子读过,有些话颇感革命……

TOP

引用:
原帖由 Akira 于 2007-5-22 11:50 发表
英语当然精准,周一到周日说法都不相同,一月到十二月的说法也区分得非常明显。。。

刚才查了下词典,英文从四边形到十二边形都有专门的单词,确实精准。。。不过我十三边形没查到

我只想对英语的 ...
英语不是谁发明的,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慢慢积累塑造而成的
十二个月份的说法和欧洲的宗教史紧密联结在一起
英语是吸收外来语最快最多的杂烩语言,所以每种多边形一个说法没什么可羡慕的

汉字的优点是初始学习成本高,但掌握了几千个常用字之后就可以无限组合,再学习成本很低。英语则相反,学到后来词汇永远会觉得不够用,需要持续学习

比如“火”、“车”,都是早就有的单字。工业革命之后我们不用像英语那样去发明一个完全新的单词train来描述这个东西,或意会或音译,把“火车”两个字放一起就是新词了。再考察一下  沙龙、电脑、冲浪、经济、幽默  这些词和英语原文,汉字的灵活和敏捷让人感叹,千年不死的秘密就在这里。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5-22 12:0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kyosuke2004 于 2007-5-22 11:54 发表

不是我崇洋媚外,我是直抒我自己翻译、学习的路途上得出来的感想,仅此而已。

大多情况下,源头是相同的,一定程度上是能达到的,但顶点是不同的。
中文有些情况用日文来讲的话意境会更出色,我自己日文写 ...
嗯,就算有一种“达到暧昧情感表达顶点”的语言(且不论这种观点多么苍白)比中文表达更为出色

但你在这里除了自我欣赏之外,有谁分享你这种“最高享受”的感动么?

学外语如果不能用来交流,只是用来炫耀“你们看,我懂得更美的语言,而你们却那么无知”

那我想给你国骂真是再好不过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rb 发贴积分 +20 恶意灌水 2007-5-22 12:26

TOP

引用:
原帖由 kyosuke2004 于 2007-5-22 11:54 发表
不是我崇洋媚外,我是直抒我自己翻译、学习的路途上得出来的感想,仅此而已。
忍不住再骂一句

分明是自己的母语表达力不足,翻译能力差,潜藏自卑心理,却偏偏要表现出“在日文里那种感觉不要太美哦,但用中文就是表达不出来”这种嘴脸,实在值得一抽

TOP

引用:
原帖由 erduoyan 于 2007-5-22 12:03 发表
R版您说的那些新词有很多是日语的反输词,不过还是反映出了汉语的万能表意作用
嗯,识货的

反输词更能说明汉语的灵活

salon,原文是法文,原意其实就是大厅,比较大的房间,英语直接“拿”过来了,法国贵族善挥霍、尚奢靡的生活方式让这些法文里普通的词在英文里往往要高出一截。(比如maison,法文就是指一般的house,房子,机构,Maison de la France,法国旅游局;这个词到英文里就成“豪宅”了)
中文音译成“沙龙”,意思虽然转了,但沾了龙的气息也透出一股上流社会的浮华气,也不错

经济,经世济国,日本人把这两个字借汉语的意思拼在一起用来翻西方的全新学科再好不过。

幽默 是音译外来语的经典例子。有人写信给林语堂,提到另一种译法,“语妙”,说可以用来作书面语的humor翻法,不过终究还是没流传起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jump 于 2007-5-22 12:35 发表
语言最终演变的结果是条件反射。
用母语文化层面的条件反射来证明母语灵活性和易理解性优于外语似乎不太恰当吧。
jump啊,我不是“优势论”者

我不认为中文的灵活性“优于”外语

这些例子只是想说明,现在的中文体系足够应付繁多的外来语和全球化文化冲击

TOP

引用:
原帖由 BURNFOX 于 2007-5-22 12:36 发表
幽默,字面意思是偷偷的沉默吧?还是语妙更贴切,可惜,劣币淘汰优币啊
我倒觉得没有优劣,语言很大程度上是习惯问题
电脑,严格地说应该叫“电子计算机”
但显然大家都更爱说说更简短更形象的“电脑”

台湾人看到大陆人说  网络、硬盘  而非  网路、硬碟,也觉得怪怪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kyosuke2004 于 2007-5-22 12:39 发表

你误解我了,我丝毫没有表达过“我了不起”的意思。

另外,我开地图炮是以我的经历为角度出发说的,而且我没有说“绝对”(日文任何一方面意境情感表达皆胜中文),也没这个意思。这一点上你又误会我了。
...
简单地说,既然你自知学艺不深,那请你谦虚点,稍微谦虚点就够了
别老这么委屈,觉得自己没错,人人都误解你
要是你发现周围人人都误解你,那恐怕毛病出在你身上……
论坛上大家还是很有爱的,不过回帖反感你一两句
社会上你这么混还不得被K……

扯远了……

日文是没什么诗词可言的,只有俳句

即便是俳句,用中文做来依旧精彩……参见周作人等人谈日本的诸多文章……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5-22 12:4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erduoyan 于 2007-5-22 12:49 发表
日本是有汉诗存在的
不过R版说日文没诗词只有俳句,也没什么问题
用诗歌来比不太合适,例如让汉语翻译古英语诗歌也很难完全表达
翻中古英语么……莎士比亚的剧作和十四行诗中译始终是大问题……看余光中写他女儿决定“献身”翻译湖畔派诗人Wordsworth的全部诗作,他写来仿佛女儿要终身守寡,嫁给学术似的……好不凄凉……

我最喜欢的日本作家是纸币上的夏目漱石,川端康成也喜欢
到了现当代就没什么涉猎了……我终究不是“村上春树的一代”……

说起来《我是猫》也是习惯,翻成《吾辈是猫》谁看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jump 于 2007-5-22 12:57 发表
这年头的孩子们都喜欢展示而非争论。
中国盛产“传统”

争论的传统,我们不是有春秋战国么,不是有舌战群儒么……

其实呢

明清以来的文化传统一向以“展示、炫耀”为主……

从郑和下西洋到“面子赔款”……

现在的少年也是继承传统,继承传统啊……

TOP

 22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