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博大精深的汉语却无那般的精准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5-22 12:01 发表


英语不是谁发明的,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慢慢积累塑造而成的
十二个月份的说法和欧洲的宗教史紧密联结在一起
英语是吸收外来语最快最多的杂烩语言,所以每种多边形一个说法没什么可羡慕的

汉字的优点是 ...
来解释下那一堆舶来语巧克力/咖啡/太妃糖/白兰地/威士忌什么的
再解释下Internet/multimedia/dioxygen这些合成词

问题的核心不在创建新词或者利用旧词衍生新词这里。


TOP

翻译这玩意儿不过是踩着前人留下的足迹前行的体力活罢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5-22 12:33 发表


嗯,识货的

反输词更能说明汉语的灵活

salon,原文是法文,原意其实就是大厅,比较大的房间,英语直接“拿”过来了,法国贵族善挥霍、尚奢靡的生活方式让这些法文里普通的词在英文里往往要高出一截。 ...
语言最终演变的结果是条件反射。

用母语文化层面的条件反射来证明母语灵活性和易理解性优于外语似乎不太恰当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n2 于 2007-5-22 12:31 发表


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进化。。。

有什么?
引用:
汉字的优点是初始学习成本高,但掌握了几千个常用字之后就可以无限组合,再学习成本很低。英语则相反,学到后来词汇永远会觉得不够用,需要持续学习

比如“火”、“车”,都是早就有的单字。工业革命之后我们不用像英语那样去发明一个完全新的单词train来描述这个东西,或意会或音译,把“火车”两个字放一起就是新词了。再考察一下  沙龙、电脑、冲浪、经济、幽默  这些词和英语原文,汉字的灵活和敏捷让人感叹,千年不死的秘密就在这里。
驳一下这个论调而已。

TOP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5-22 12:38 发表


jump啊,我不是“优势论”者

我不认为中文的灵活性“优于”外语

这些例子只是想说明,现在的中文体系足够应付繁多的外来语和全球化文化冲击
语言兴衰永远是和文化层优势联系在一起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5-22 12:41 发表


我倒觉得没有优劣,语言很大程度上是习惯问题
电脑,严格地说应该叫“电子计算机”
但显然大家都更爱说说更简短更形象的“电脑”

台湾人看到大陆人说  网络、硬盘  而非  网路、硬碟,也觉得怪怪的……
非ACG人士看见腐女,宅男,萌,好人卡不也一样头疼么。
语言是种条件反射。

TOP

翻译E文诗歌最头疼的是韵角和那一堆与中文不一样的修辞手法。。。

TOP

这年头的孩子们都喜欢展示而非争论。

TOP

其实呢

展示与贬低,加一起成了战争的根源。

TOP

引用:
原帖由 leonliu 于 2007-5-22 13:10 发表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掩面跑开。。。。。。。。。。。。
从艾伦sama的打油诗开始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kyosuke2004 于 2007-5-22 13:10 发表


我从一开始就说了以“我”为前提的出来的结论。
这和你说的一点都不矛盾,因为诗词歌赋文学都非我领域。

你现在能看到的以现代文为创作材料的小说、漫画、游戏、剧本等。
学语言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化身文化间的桥梁任人踩踏的

TOP

可怜的xat桑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