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博大精深的汉语却无那般的精准

中文表达不好含蓄青涩的情感?从诗经开始这就不是个事情。不管什么样的感情,只要是使用这种语言的种族有这样的感情,变可以用自身的语言表现的很好。不同语言的大多数差异在于助词、停顿等所表现出的整体的韵律上。中文一字一音节,缺乏发音上的衔接词,在现代助词的数量也相对较少,使得中文的韵律和其它语言,尤其是英语这类的语言在声音表达方面的风格相差很多。对于诗歌之类的尤其讲究韵律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后的韵律和原文的韵律风格差异很大是正常的,但是从文法上说语义要保持一致并不是难事。真正难以翻译的是双关语,双关语有着非常苛刻的文法要求,所以很多时候难以进行翻译。此外还有部分文化差异可能造成读者的难以理解

总的来说,如果翻译的时候表达不了心理、语境、环境描写这些共同的东西,是语言的掌握能力不够。要是在翻译的时候无法保持原有的韵律,用另一种语言的特有韵律虽然不能完全一致,但也不失为优秀。至于双关语之类的,一般的翻译者还是用注释的方法比较好。

影响翻译质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翻译人员的思维方式需要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转换,尤其是相近的语系更容易出先转换困难,从而产生表面上通顺但实际上不合文法,或者陷入某种思维难以用另外的文法表达的情况。但归根结底还是对语言的研究不够深入。对文字的控制能力不强。遇上语义难以表达的情况,不妨暂时停笔,阅读几篇以目的语言写成的类型相近的文章,进一步加深该语言把握和表现此种情形的方式。对表达方式甚至思维形式进行一定的转换,方可诞生优秀的翻译作品。

[ 本帖最后由 sleepboy 于 2007-5-22 15:0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kyosuke2004 于 2007-5-22 15:02 发表


1.成立。

2.副词、人称词、形容词等等地方,日文都有中文难以表达的一面。。

3.成立。
副词、人称词、形容词,在不考虑文章流畅的情况下,绝大多数都可以用定语句式进行表述。然后将复杂定语句式转变为通顺流畅的本土语言则取决于翻译者的文字功底。存在着少量名词、代词、称谓等无法用浅显词汇替代的情况,这个时候注解加短定语短语或意思相近的词语替换通常是比较好的方法。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与语言优劣无关。比如英语就没有专有词汇来区分姑表亲的称谓和姨表亲的称谓。可以用短语代替,可以想像如果同时出现表兄,堂弟,又需要准确表达,在英文中就会多次出现重复词汇。相对来说比较难处理。当然并不是完全不能处理。

互相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但差异不意味着优劣。虽然英文不分姑姨,但是表达简洁也是一个优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kyosuke2004 于 2007-5-22 16:49 发表

我叫你们翻,是因为我知道我们条件不同,根本无法交汇,希望你们能就此忍下这口气而拿出的强硬手段。
我给出前两页的剧本不是为了给你们翻译,而是直接拿出来说明。那些东西都是给看得懂的人看的,而没有细细 ...
副词上,那剧本中比如一下这段中的“ぱた‐ぱた”。
用中文来说就是“拍、拍”的情形,但说实话,你就翻成“拍、拍”都脱离了原来的感觉。另外,这个词还有一个意思是指做事之类的很顺畅的样子。
主人公背对鸟的情况:
(鸟)ぱたぱた… 拍……拍(这里你只能翻成“听到了它拍打翅膀的声音”,而翻成啪、啪,或者拍、拍说实话都无法直接表达日语的那种感觉。
(主人公)あの子のあしおとが聞こえてきた。 它的脚步声传了过来
(主人公)ずっと待っていたから、うれしい。 原来它一直等待在这里,好开心
(鸟)ぼくは寄っていく 我一点一点靠近她

你过于拘泥于形式了。话说虽然剧本本来就是形式主义的东西。这四句不拘泥于形式的话非常好翻。即便是按照剧本也没什么问题。

ぱたぱた,这句话根本就没有任何感觉。翻译过来就是啪、啪,啪嗒,啪嗒之类的象声词。在这里你就犯了一个在翻译剧本的时候非常严重的错误。剧本是什么,其根本,是供演员演出时候的参照。如果你翻译成听到了它拍打翅膀的声音,这只能放在人物的描写当中。试想,如果这里要翻译成“听到了它拍打翅膀的声音”。那就意味着鸟要说出这样一段话,或者有心理对白是这样一段。这不是笑话么?
剧本是实景的描述,你却在阅读的时候构建了一个场景,然而却不以实景描述的方式写剧本,就会这样搞笑。

为什么你会觉得ぱたぱた,和啪,啪有这么大的区别?ぱたぱた究其词根,其实是由象声而来。其实在这里论其表现,和啪嗒,啪嗒没有什么直接的差别。只是因为你对日文并不是一个非常密切的习惯,因此这个词不会像中文,对你显的有些俗气这样。只是因为你接触的比较多而已。而且,ぱたぱた给人的感觉,是鸟在很快的拍动翅膀。而这个场景,看上去其实是一个以静为主,静中有动的场景。用ぱたぱた反而不如,啪嗒,啪嗒来的感觉更好。因为这中间有个空白的节奏,在安静的场景中就不会显的太刺耳。ぱたぱた像是鸟儿刚刚飞来,而啪嗒,啪嗒,就像是鸟儿一直在那里,只是轻轻的,扇动了两下翅膀。

你在读剧本的时候,通过场景描述,人物描述和对白、独白、心理描述构建起了一个情景。因此,在翻译的时候,你要做的不是直接把这种情景描写出来,而是把前面讲到的几个要素翻译好。让人在读的时候,再度建立起一个生动的画面。你一旦试图直接描写那种感觉,那就脱离了剧本的本质,自然觉得四不像翻译不对了。

在下面一句,其实是表达主人公听到了鸟的拍打翅膀的声音。也是一个很静的画面,因为刚才的一声轻响,而被打破了。而你翻译成它的脚步声传了过来。这表达的画面是一个由远及近的信息,自然也会觉得不对。而且,原本是一个偏向主动的描述,虽然发出声音,并不是主人公控制的,但是主动的描述表示了其实主人公在暗暗有所期待,而你的翻译就成了一个被动的,单纯在听的位置上的角色。自然也会觉得有差异。结合下一句,原来它一直在这里,可以说明主人公其实是有所期待的。所以这句其实可以加上“终于”之类的副词,来表现主人公的期待,也同时能把被动,转化为主动。

这句话在日文中也是很普通的句子,没有什么特别优雅之处。一切都是因为你忽视了这是个剧本,你要做的是去构建一个环境,而不是构建一个结果。你搞错了你要做的事情,加上日文相对中文对你更稍显神秘,才使得你觉得无法达到那种感觉。其实你用中文构建一个这样的环境,只要表现出几点,主人公背对镜头的静,鸟儿突然拍翅膀的动短暂的打破了这种静,主人公按奈又期待的心情,加上带一点点乌托邦式爱情的内敛性的心情碰撞,每个都不要直接描述,都是暗含一点意味即可。

看来楼主的翻译功底和汉语言的掌握能力还是不够,还是先多下苦工,深入日文也深入中文,再来研究中文究竟能否表达吧。最关键的是,不要让自己对语言掌握熟练的差异成为你阅读时的错觉就可以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